最近,国际上可是发生了一件大事,不少咱们熟悉的西方国家,像英国、法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这些,突然接二连三地宣布正式“承认”巴勒斯坦是一个国家了。
这事在国际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,感觉巴勒斯坦人民盼了好多年的“建国梦”,好像一下子看到了曙光。
但这梦到底能不能圆呢?咱们还得仔细唠唠这里头的来龙去脉。
联合国大会上的“火药味”这事得从2025年9月底的联合国大会说起,那时候,各国领导人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会,巴勒斯坦问题成了最热的议题。
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讲了一个钟头,话里话外还是老一套,一边夸自己,一边埋怨联合国光说不练。
展开剩余82%最引人注目的是,他对最近这股“承认潮”表达了强烈不满,他的意思大概是:你们现在承认巴勒斯坦国,不等于是在奖励哈马斯那些“恐怖分子”吗?
这说法,跟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
内塔尼亚胡更直接,说绝不允许在约旦河西岸建立巴勒斯坦国。
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话则代表了另一派想法,他欢迎这些承认举动,并再三强调:不落实“两国方案”(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国家和平共存),中东就别想有真正的消停日子。
“承认潮”是怎么兴起的?法国带了头说起来,这股风潮还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带起来的,今年7月他就放了话,说9月开联合国大会时要承认巴勒斯坦国,这一下可好,起到了带头作用。
为什么法国这么积极?报道说, partly 是因为马克龙4月份去了加沙边境一趟,当地老百姓的惨状让他很受震动。
回来以后,国内也有很多人要求政府为巴勒斯坦做点事,这压力也不小,于是,法国就拉着沙特阿拉伯一块儿忙活,想办法多拉一些国家入伙。
一开始也不容易,像英国、加拿大这些国家还担心会得罪美国,但经过一番外交努力,在9月22日联合国大会高级别周一开始,法国和沙特就共同主持了一个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高级会议。
马克龙在会上讲得很明白,承认巴勒斯坦国才是让以色列能长久平安的唯一办法,还说这是“哈马斯的失败”。
其实,巴勒斯坦在1988年就自己宣布建国了,之后联合国很多成员国都陆续承认,但以前主要是一些发展中国家,像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,是早就承认了的。
但在西方阵营里,之前只有像冰岛、瑞典这样的少数国家承认,直到去年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,加沙打得太惨了,让很多欧洲国家看不下去了,西班牙、挪威、爱尔兰这几个国家才率先打破了沉默。
这次法国一带头,英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等重量级国家跟上来,意义确实不一样。
承认了,然后呢?离真正建国还有多远可能很多老铁会问,这么多国家承认了,是不是巴勒斯坦明天就能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了?事情没那么简单。
在国际上,要成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国家,不光要有土地、有人民、有政府,还得看国际社会,特别是大国买不买账。
对巴勒斯坦来说,现在这种“承认”首先是个巨大的面子,说明世界上的公道人心在他们这边,能给以色列施加更大的外交压力。
而且,有了国家的名分,办事也方便些,比如澳大利亚就说会考虑和巴勒斯坦互设大使馆。
以后巴勒斯坦也能更方便地加入各种国际组织,和别人做生意、寻求援助,甚至还能去国际刑事法院告状,追究战争责任,但是里子的问题更难解决,最关键的两道坎儿就是以色列和美国。
以色列现在的政府铁了心反对,甚至有的强硬派部长叫嚣要直接吞并更多巴勒斯坦土地,解散现在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。
美国呢,目前看来还是坚定地站在以色列一边,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,只要它不同意,巴勒斯坦就几乎不可能成为联合国的正式会员国。
另外,巴勒斯坦自己家里头的事也不少,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长期不对付,内部不团结,这也让建国之路更加坎坷。
所以有专家分析说,这股“承认潮”长远看是好事,增强了巴勒斯坦的底气,但想马上改变地面上的现状,恐怕没那么快。
结语总而言之,西方这么多国家纷纷承认巴勒斯坦国,好比是给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国梦想注入了一剂强心针,让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,在国际社会的道义上又前进了一大步。
但是,梦想照进现实的道路依然布满荆棘,前有以色列和美国的坚决反对,后有巴勒斯坦内部需要解决的团结问题。
这“两国方案”最终能不能实现,考验的是各方的智慧和诚意,更关乎千百万普通老百姓能否过上太平日子。
咱们呐,也只能静观其变,盼着和平的曙光真的能早点到来。
发布于:河南省华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